11月21日,中国认知诗学学会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熊沐清教授莅临外国语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开展了一场题为“5EAC认知模型与文学研究”的专题讲座,基于5EAC模型对若干英汉小说和诗歌进行认知诗学分析。此次讲座由Island Studies Journal主编、外国语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苏娉教授主持,李昀教授、陈华菲博士及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熊教授强调文学研究应兼具传统思想与现实关怀,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理论依托与研究方法推动范式转型。他从项目申报、科研创新和跨界认知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科研当中如何选题、如何整合创新思路、如何培养“跨界意识”和“跨界能力”,而后基于认知诗学的跨界整合研究这一方法论展开阐述。
随后,熊教授基于认知科学界的4EAC模式,加上Evolutionary,构成5EAC模式,即“embedded, embodied, enactive, extended, evolutionary and affective cognition”。5EAC模型是对人类认知特质的一种描述,它的基本涵义是:人类的认知(cognition)具有嵌入(embedded)、具身(embodied)、生成(enactive)和延展(extended)的特质,在认知过程中始终程度不同地伴随着情感(affective)的影响,而这一切心智(mind)活动都建立在人类生物—文化进化(evolutionary)的基础上,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进化。在文学研究中,该模式可以引导研究者以一种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胸襟,从认知科学、情感科学和进化理论的多学科角度展开有效的跨学科研究,以期获得更为准确、深刻和完整的意义阐释。因此,该模型可视为广义认知诗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熊教授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威尔弗雷德·欧文的《伤兵船》为例来讨论5EAC融合的应用。熊教授首先从情感入手,展示多位译者的译文进而分析其中的翻译问题。随后,他从认知叙事学角度拓展分析,结合历史背景,挖掘出文本体现的焦虑情绪以及情感表征手段,生动讲解了如何从认知、文化、进化和叙事四个方面实现四位一体的跨界认知。
本次讲座为5EAC认知模型与文学研究提供了跨界相遇融合的机会,拓宽了外国语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师生在文学跨学科研究里的新视野,拓展了认知诗学分析策略的研究新思路,也为外语专业今后的相关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新路径。
(图文/朱露露 赫雨萌 何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