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我的出国深造申请出结果的时候,老师比我还激动、还高兴,能看得出她是心中的担忧终于落地了。”去年开始,已经是博士第四年的洪思慧开始为择业问题烦恼,汪双凤不仅利用自己去东京大学做短期访问的机会特意为她联系东京大学的专业老师,争取机会去做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而且又帮助她修改申请书、写推荐信。洪思慧深深感到这种温暖已经超越了师生之谊,亲人般的关注,让洪思慧顺利申请到了JSPS特别研究员之职。
“要做就一定做个与前人不同的,而且必须是再往前进一步的,这样才能体现创新性和先进性。”汪双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还十分注重创新。
工程热物理,是研究能源转换与传递的学科,服务于节能与新能源研究。相对来讲,前沿和热点的课题较多,这也就意味着许多问题只能靠自己和团队去摸索,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但汪双凤认为这样的辛苦是十分值得的。正因为研究的领域紧跟时代需求、国家需求,所以产出的学术成果“含金量较高”,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真才实学。
“因为汪老师,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进入到国家级实验室的平台学习。”本博连读的刘艳初在大二时听了一场汪双凤的课程讲座,便被老师的课题深深吸引。在汪双凤的指导下,刘艳初成为课题组的一员。现在他的课题“气液两相流在平行微通道内的相分配特性研究”是可以应用在电脑、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换热器的相关重要基础研究,并且在相关国际学术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两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今年的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后悔、不放弃——汪双凤就是这样的好老师。现在,她希望能够把这种力量传播到更多的学生身上。中国古语说:五十知天命。但是在汪双凤看来,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展开画卷,未来正等待她去大展拳脚。正如同她所坚信的那样,只有乘上祖国这艘巨轮,才会在时代大潮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