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n 姓名:王静 | |
n 性别:女 | |
n 所在系:建筑系 | |
n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 |
n 电话:13751872712 | |
n 邮箱:wj99@scut.edu.cn |
▎学习经历
2002.9–2006.7,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导师:栗德祥 1999.9–2002.6,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导师:陈纲伦 1994.9–1999.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导师:无 |
▎工作经历
2015.9-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教授 2015.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博士生导师(破格) 2012.5-2015.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先上岗教授 2006.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任教 |
▎教学情况
在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方面,为本科生讲授2门核心理论课程(绿色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材料与构造)、1门核心设计课程(绿色建筑专门化)和多次毕业设计(绿色建筑主题);为研究生讲授1门核心理论课程(建筑设计与原理2)、1门与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第一门的共建课程(可持续城市与绿色建筑)形成系统、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课程系列。 在教学领域,与国内外十余所家企业展开校企合作;指导研究生申相关专利9项(获批专利7项);进行7项教学改革项目,多项SRP项目以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校级教学奖特等奖和二等奖,以及广州市教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项目称号;指导学生在绿色建筑领域15个国内外竞赛中获奖20余项,包括“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设计竞赛”冠军、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绿色)建筑设计竞赛铜奖和第十七亚洲设计学年奖建成环境技术与创新金奖等重量奖项。 主持参与近10项教研课题;参与国家创新基地项目、省创新基地项目;参与省级教学实验平台、国家级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参与建筑学“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编写工作。 |
▎研究方向
绿色低碳建筑与生态韧性城市研究 |
▎学术成果
参与科研课题30余项,方向包括: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性能设计、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以及健康建筑研究。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201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岭南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绿色校园、绿色住区、城市韧性等领域;出版、参编著作8本;译著1本;担任《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绿色建筑专题副主编;申请专利9项,获批专利7项。 设计实践方面,基于绿色设计流程整合技术方法,对多尺度、多维度的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进行探索。实践项目40余项,代表性实践包括:主持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绿色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二期绿色建筑专项、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绿色建筑优化专项、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广东交通大厦绿色建筑优化、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设计等项目;编制广州知识城绿色建筑建设基础指引、亚运建筑建设总指引以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绿色专题;参与雄安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投标绿色设计专篇、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东莞鳒鱼洲城市更新绿色设计等。获设计类奖项9项,包括Construction21国际“绿色解决方案奖”可持续区域大奖和智慧建筑类方案奖、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2017-2018建筑设计奖城市设计专项一等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公共建筑三等奖、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建筑工程二等奖、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绿色建筑三等奖等。 |
▎学术兼职
“绿色建筑及其产业化”兴华人才团队负责人,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城市研究”团队负责人,绿点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高等大阳城娱乐43335“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UIA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大阳城娱乐43335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建筑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高级会员、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高级会员、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建设科技与标准化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专家-城市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资讯组专家(第四届、第五届);广东省绿色建筑专家-东莞市绿色建筑专家库;《世界建筑》、《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南方建筑》与《华中建筑》期刊审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