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n 姓名:翁奕城 | |
n 性别:男 | |
n 所在系:风景园林系 | |
n 职称/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 |
n 电话:13660774339 | |
n 邮箱:wengych@scut.edu.cn;776404633@qq.com |
▎学习经历
1992-1997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景园建筑方向)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97-2000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1-2006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2000年3月至2001年6月,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任城市规划师 2006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桃子汉化组移植游戏大全风景园林系任教 |
▎教学情况
一、主讲课程 [1]本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 [2]研究生:《城乡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可持续城市和绿色建筑》 二、教学奖励 [1]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8, 2021) [2]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5, 2017) [3]华南理工大学2009-2010年度、20011-2012年、2020年度校教学优秀奖 [4]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教研论文专项)三等奖 三、教研成果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广东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项、华南理工大大阳城娱乐43335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 |
▎研究方向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公共景观设计。近期研究兴趣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雨洪调节服务供需测度、TOD综合体海绵景观设计以及社会网络视角下城中村微改造模式等研究领域。 |
▎学术成果
一、主持纵向课题 [1]基于绿色基础设施雨洪调节服务供需测度的城市洲岛景观格局优化——以广州为例,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A1515011482),2023.1-2025.12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中村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项目编号:GD22XSH13),2023.1-2024.12 [3]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校企合作模式及教学方法研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第二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21000488095639),2022.11-2023.10 [4]风景园林校际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研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20500488235328),2022.6-2023.5 [5]社会网络视角下广州城中村公共空间适应性微改造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共建课题(项目编号::2020GZGJ18),2020.1-2021.12 [6]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景观设计课教学创新研究,2018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A010614),2018.1-2019.12 [7]适应广东气候条件的园林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指引,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2006BAJ04A12-1),2006.1-2008.12 二、工程设计实践 具有二十余年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经历,主持和参与各类设计项目三十多项,主要包括公共景观设计、乡村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等领域,获得2020年中国风景园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代表作品包括: [1]汕头市澄海区樟林古港片区概念规划(2022) [2]广州毛泽东视察棠下旧址周边环境提升工程设计(2020) [3]国立中山大学坪石新村纪念地景观工程设计(2019) [4]广州市黄埔区长洲社区改造工程设计(2017) [5]江西安远三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2016) [6]惠州东坡祠复原工程景观设计(2015) [7]江西吉安白鹭洲园林景观工程设计(2015) [8]湖南衡阳市耒水西岸风光带景观方案设计(2014) [9]佛山两园改造设计(2012) [10]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2011) [11]湖南湘潭仰天湖绿色养生示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12]广州白云湖地区城市设计(2010) 三、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代表论文包括: [1]Binbin Tao, Yicheng Weng*. Research on the Micro-Regeneration of Public Space of Pingshan Village in Shenzhen based on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C]. 2022 6th Internatio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n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EMSS 2022),2022.06.25:143-151. [2]朱雪蓓,翁奕城*.雨洪韧性视角下的广州琶洲岛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优化研究[J].广东园林,2021(01):8-12. [3]翁奕城.基于地域性景观理念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探讨——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6(04):70-74. [4]翁奕城,连一航. 基于防洪安全的江心洲公园设计——以吉安白鹭洲书院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9):172-173. [5]翁奕城,王世福,吴婷婷.传统岭南水乡空间模式在现代城市设计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市白云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 南方建筑,2011(01):22-25. [6]翁奕城.国外生态社区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建筑学报, 2006(5):32-35. 四、教材 参编国家教材3本: [1]刘扬、沈丹主编,园林植物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刘扬、李文主编,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郑启颖主编,建筑专业英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
▎学术兼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人员、广东三师志愿团成员、《广东园林》杂志审稿人、广东潮博智库专家成员。 |